2月25日上午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,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,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!但数据也显示截至2020年底,共有1800多人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,为了脱贫,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代价。
我们应该清晰
千差万别的贫困原因导致了同一种贫困。针对不同的贫困原因,仍需“拔穷根开良方”,实事求是,防止返贫事件的发生。
画好“土味地图”,因地制宜搞产业。乡村要发展,农民要致富,靠的一就是那一亩三分田。“乡土味”、“土特产”便是当前农户可以倚靠的“卖点”。因此,还需要持续着重发展当地的乡村产业,进一步因地制宜、结合实际、做强特色产业,出台相关扶持政策,由政府兜底拓展市场,将农产品做出品牌,做出情怀。现在,福建的大黄鱼、新疆的葡萄干,内蒙古的奶酪等等......都是各个省份的“当家菜”。农业发展下,产业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、设施化,壮大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,打响了一系列农产品品牌,从脱贫走向小康。
讲好“教育故事”,职业教育提素质。贫困的一大原因还是因为缺乏“一门本领”。 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,与其“输血”,不如“造血”,而相对专科、本科,职业教育门槛低、成本小、就业通道更为直接,对山区等地的贫困家庭来说,厨师、汽修等职业教育无疑是更好
唱好“健康之歌”,合理配置医疗资源。“有什么也别有病,没什么也别没钱”,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疾病的担忧。根据统计,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约占农村贫困人口40%。防止返贫还需要完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,优化农村医疗资源配置,出台各项农村医疗资金保障制度,缩小城乡之间的医疗差距,利用数字化、大数据等将城市资源转移至乡村。同时,以“家庭医生”
“治国之道,富民为始。”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起点。脱贫攻坚成果仍需巩固,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需努力。在实现中国梦这条大路上,坚定信心决心,实事求是,埋头苦干,才能绘就秀美蓝图。(劳玉叶)
编辑:李书畅